人体痕量放射性核素测量实验<bold>TRACE</bold>研究进展

Abstract

长期、低剂量辐射暴露健康效应研究是辐射防护领域的重要科学前沿之一. 相较于高剂量明确的健康效应, 低剂量健康风险评价严重缺少基础实验数据支撑. 北京师范大学TRACE团队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, 正致力于通过人体痕量放射性核素测量的途径, 为长期、低剂量辐射的潜在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实验数据. TRACE团队第一阶段研究对象为人体头骨Pb-210活体直接测量, 其中主要关键问题包括: (1) 测量信噪比低; (2) 效率刻度误差大; (3) 人体Pb-210来源广泛且代谢规律复杂.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, 本文介绍了TRACE团队的主要研究进展. 针对问题(1), TRACE团队开展了活体直接测量中屏蔽室内本底来源分析, 结果表明宇宙射线、屏蔽材料及测量设备中的本底, 以及受试者体内的K-40是主要本底贡献, 占比分别约为12%, 24%和58%. 针对问题(2), TRACE团队研究了不同体模类型对头骨Pb-210效率刻度的影响, 结果表明仿真度较低的BOMAB和MIRD体模与高仿真MIDA体模的计数效率偏差可达40%以上. 针对问题(3), TRACE团队建立了人体Pb-210全身生物动力学模型, 并开展了人体Pb-210溯源分析, 结果表明作为典型摄入来源的茶叶和烟草中Pb-210比活度范围分别为8.15–49.67和<sc>21.74–31.16 Bq/kg.</sc>

References

×
SciEngine
购物车
客服
ENGLISH
登录
检索
SciEngine AI 智搜